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SPI的石羊河流域气候干湿变化及干旱事件的时空格局特征研究
作者姓名:张利利  周俊菊  张恒玮  王蓓  曹建军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41461109);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NWNU-LKQN-12-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10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TJ001);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项目(1107RJYA077)
摘    要:利用石羊河流域4个气象站1960—2013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游程理论等方法,分析石羊河流域近54年的气候干湿变化及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尺度SPI对降水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时间尺度越小,SPI对一次降水的反应越明显。2石羊河流域年代际、年际和季的SPI在波动中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冬季湿润化速度最快,对年湿润化过程的贡献最显著。31960—2013年,石羊河流域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持续时间、干旱程度和干旱强度均呈减少趋势,且波动渐趋平缓;石羊河流域农业干旱和水文干旱最严重的时期分别为1964—1965年和1962—1964年。4两种时间尺度干旱事件持续时间的减少速度从上游至下游均逐渐变慢,上游乌鞘岭地区是农业干旱持续时间最长区域,永昌和下游民勤地区是水文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区域;两种时间尺度干旱事件干旱程度减少速度最快区域均在上游乌鞘岭地区;武威和民勤地区3月尺度干旱强度稍有上升,其它地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事件干旱强度均呈下降趋势,永昌地区是多尺度干旱事件干旱强度较大区域。

关 键 词:气候变化  干旱事件  标准化降水指数  石羊河流域
收稿时间:2015-08-15
修稿时间:2016-05-23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