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太平湾潮间带趋磁细菌多样性 |
| |
作者姓名: | 徐丛 张文燕 陈一然 张蕊 董逸 杜海舰 潘红苗 肖天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7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6170,41206150,41330962);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项目(深海(微)生物资源勘探与资源潜力评价)(任务书编号:DY125-15-R-03) |
| |
摘 要: | 在青岛太平湾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了一定量的海洋趋磁细菌,最大丰度可达350个/cm~3。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该区域趋磁细菌均为趋磁球菌。磁小体个体形状单一,皆是立方体状;磁小体排列方式多样,以链状排列为主,包括单链、双链与多链,也有少数成簇排列。EDS结果表明,磁小体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据估算,趋磁细菌的铁元素含量(干重)范围在0.40%—6.91%之间,平均为2.19%。通过16S rRNA基因文库的构建与测序得到了47个趋磁细菌序列,分属13个OTU。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它们都属于α-变形菌纲,其中9个OTU与已知最相似序列的相似性低于97%,有5个OTU与已知最相似序列的相似性低于93%,可能代表了趋磁细菌的9个新种、5个新属,说明该区域潜在的微生物新种质资源十分可观。
|
关 键 词: | 潮间带 趋磁细菌 多样性 磁小体 16S rRNA 基因 |
收稿时间: | 2014-12-01 |
修稿时间: | 2016-04-2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