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呼伦贝尔草原干旱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张钦 唐海萍 崔凤琪 戴路炜 |
| |
作者单位: |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0608-3) |
| |
摘 要: | 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防风固沙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区的草原畜牧业和旱作农业深受干旱的影响。研究该区干旱发生的特征及趋势,对当地采取适应气候变化对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7年呼伦贝尔草原4个气象站逐月降水和气温资料,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法分析了近58年呼伦贝尔草原年、季尺度的气候变化及干旱特征与趋势,并结合该区实际发生的灾害事件对SPEI指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近58年来呼伦贝尔草原在气温显著上升,降水量减少的背景下干旱化趋势显著。2)该区域年尺度和季节尺度下干旱化特征具有差异性,其中,年尺度下,该区域SPEI指数以-0.218×10 a~(-1)倾向率呈显著下降趋势,1998年是干旱加剧的突变年,未来在11年尺度上有持续偏旱的趋势;季节尺度下,冬季SPEI指数显著增加,且未来在17年尺度上有持续偏湿的趋势,春、夏和秋季的SPEI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并分别在22年、9年和15年尺度上有持续偏旱的趋势。3)2000年以来,干旱发生的总频率尤其重旱和极旱的发生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年代;4)夏季和秋季分别是发生重旱和极旱次数最多的季节。5)SPEI指数在呼伦贝尔草原区的干旱监测与分析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关 键 词: | 干旱 Hurst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 呼伦贝尔草原 |
收稿时间: | 2018-07-06 |
修稿时间: | 2019-04-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