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散放麇鹿的警戒行为模式、警戒距离及其季节差异
作者姓名:李春旺  蒋志刚  汤宋华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警戒行为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风险或潜在风险的一种行为反应(Lima and Zollner,1996;Treves。2000)。近年来关于警戒行为的研究正在成为热点,内容涉及了警戒行为模式、警戒行为与反捕食策略的关系和群体警戒等诸多方面(Limaand Zollner,1996;Beauchamp,2001;Hassand Valenzuela,2002),并形成了两个从不同侧面阐述警戒行为功能和影响因素的重要理论:“个体风险理论”和“群体大小效应理论”(Limaand Dill,1990;Quenette,1990;Roberts,1996;Burgerand Gochfeld,2000)。关于鹿类动物警戒行为的研究只见于狍(Capreolus pygargus,Rebyeta1.,1999)、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Lingleand Wilson,2001)和黑尾鹿(Odocoileus hemionus,Lingleand Wilson,2001)。

关 键 词:麋鹿  警戒模式  警戒距离  人类干扰
收稿时间:2006-04-07
修稿时间:2006-04-072006-07-16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