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用核糖体DNA的ITS序列探讨裂叶沙参的系统位置——兼论ITS片段在沙参属系统学研究中的价值
作者姓名:葛颂  B.A.Schaal  洪德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北京 100093,圣路易斯,密苏里 63130-4899,北京 10009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9600009),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世界银行贷款(BRIM)资助项目
摘    要:本文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对来自沙参属全部2组7亚组的10个种和作为外类群的风铃草属2个种的核糖体DNA ITS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在重点探讨裂叶沙参分类地位的同时,分析了ITS片段序列在沙参属系统发育重建中的价值。结果表明,在沙参属中,ITS片段在长度、GC含量和位点变异量上均比较一致;长度539bp~541 bp,GC含量57%~60%,信息位点只占总位点的3.9~6%。采用PAUP软件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裂叶沙参A.lobophylla与大花盘亚组的A.himalayana组成一支,而不是象以往形态学和杂交试验所推断的与泡沙参A.potaninii或A.stenanthina近缘。可见,ITS序列进一步支持将裂叶沙参移出泡沙参复合体甚至移出有齿亚组的推论,但同时也表明将其作为A.stenanthina的近缘种是不适宜的。尽管本研究所测定的类群已涵盖了整个沙参属,但种间序列的两两比较表明,沙参属种间在ITS片段上的分化很小(0.0~3.9%),相比之下,沙参属类群与风铃草属类群间的分化却很高(17.8%~19.2%)。这大概和沙参属起源较晚、遗传分化较小有关。本文还就ITS片段在沙参属和桔梗科系统学研究中的价值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裂叶沙参  nrDNA ITS  分类地位  沙参属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分类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分类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