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舌瓣鼠尾草退化杠杆雄蕊的相关花部特征及传粉机制
摘    要:杠杆状雄蕊是鼠尾草属(Salvia)物种形成的关键性状,背部杠杆传粉模式作为该属植物与传粉者精确互作的经典案例被广泛深入研究,但是在该属物种中还存在许多非典型的杠杆结构和传粉模式。雄蕊结构及其与传粉者互作的多样性,使得鼠尾草属成为研究植物传粉模式转变的模式材料,舌瓣鼠尾草(S.liguliloba)即是一种具非典型的退化杠杆状雄蕊结构和传粉特征的代表性物种。该文着重对舌瓣鼠尾草的花器官结构和传粉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具有短药隔杠杆的毛地黄鼠尾草(S.digitaloides)做比较分析,以期揭示退化杠杆可能的进化选择压力及其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舌瓣鼠尾草具有较短的花冠、更窄的冠筒和较短的雄、雌蕊(p0.05)。退化萎缩的雄蕊下臂,冠筒内的狭小空间限制了唯一的有效传粉昆虫——三条熊蜂(Bombus trifasciatus)推动雄蕊做杠杆状运动,而是靠近花药直接利用头部完成授粉。相比经典的杠杆状雄蕊结构及其传粉过程,小型花冠和退化杠杆雄蕊是对专一性和活跃度较高传粉昆虫的适应,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进化途径和繁殖策略。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