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徐蕾 陈思宇 谢东升 庄萍 王发国 邢福武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50;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49,中山大学, 广州 510275,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50;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州 510225,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5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5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应用植物学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50 |
| |
基金项目: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A03030801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A020220011)资助 |
| |
摘 要: | 为了解乡土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效果,研究了广东地区5种乡土水生植物对2种富营养化水体总氮(TN)、总磷(TP)的净化效果和植物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与无植物空白相比,5种乡土植物使低、高浓度水体的T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8%~13.3%和13.2%~17.1%,TP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2%~22.1%和11.3%~57.6%,其中野荸荠(Eleocharis plantagineiformis)适用于净化低氮水体;酸模叶蓼(Polygonumlapathifolium)适用于高氮水体;三白草(Saururuschinensis)适用于低磷水体;菱角(Trapa komarovii)适用于低氮或高磷水体;水龙(Ludwigia adscendens)对2种水体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高磷水体效果极佳。5种乡土植物在低、高浓度水体中均旺盛生长,水龙的生物量净增长率分别达375.5%和539.8%,表现最优,其次为菱角;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则在高浓度水体中腐烂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水龙、菱角对污染物的吸收作用较强,对P的吸收能力显著优于其他植物(P0.05)。因此,5种乡土植物均可作为广东地区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备选植物,其中水龙和菱角的开发潜力最大。
|
关 键 词: | 水生植物 富营养化水体 氮 磷 水体净化 |
收稿时间: | 2019-01-28 |
修稿时间: | 2019-03-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