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 爬行动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
作者姓名:田书荣  杨存存  蒋博文  杜静  廖庆义  李迪强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常德415300;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常德415300;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 哈尔滨15004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北京100091
基金项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No. CAFYBB2018ZD001)
摘    要:本研究利用2013至2016年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监测数据,评估壶瓶山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水平。壶瓶山保护区在8个监测站点布设了25条两栖爬行动物调查样线,进行常规监测,其中,日间样线14条,夜间样线11条,日间样线平均长度4 km,夜间样线平均长度0.75 km。每个月,每条样线平均调查3次。4年共调查到62种两栖爬行动物,占湖南省两栖爬行动物总种数的38.04%。逐月计算各监测站点的alpha多样性指数和整个保护区的beta多样性指数,按季节比较不同站点间物种组成的Hellinger距离。结果显示,保护区不同位置间、不同的监测站点间以及年际间的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提示保护区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个别位于实验区或邻近实验区的站点,物种组成有着剧烈的波动,表明人为活动影响了两栖爬行动物的分布。另外,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物种组成与多样性有着显著的季节差异,这与两栖爬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有关。以上结果说明,壶瓶山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多样性结构具有稳定性和敏感性的特点,可以考虑用作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水平的监测指标。

关 键 词:两栖纲  爬行纲  生物多样性  空间格局  时间格局  壶瓶山自然保护区
收稿时间:2019-02-20
修稿时间:2019-10-23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