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孢粉记录的重庆岩溶槽谷区700年来植被演替与喀斯特石漠化
作者姓名:汪啟容  蒋勇军  郝秀东  乔伊娜  张彩云  马丽娜  茆杨  吕同汝  邱菊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南宁师范大学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宁 530001;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地表过程与智能模拟重点实验室, 南宁 530001
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3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61020);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GXNSFAA281264);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Cqk201901)
摘    要:在精确AMS14C测年的基础上,对采自重庆中梁山岩溶洼地的剖面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并结合详细的历史文献资料,获取了该地区近700年以来的植被变迁与石漠化演化记录。结果显示:(1)1274-1553 cal a AD研究区周围主要分布以松属、柏科/杉科占优势的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伴人植物花粉少量出现,人类活动相对较弱。(2)1553-1780 cal a AD,针叶树松属、柏科/杉科花粉含量下降,伴人植物花粉增多,指示研究区人类活动开始加强。(3)1780-1840 cal a AD,松属花粉含量急剧下降,灌木和伴人植物花粉急剧增加,指示该地区人类活动加剧,石漠化现象出现。(4)1840-2000 cal a AD,玉米花粉含量大幅度增加,表明人类活动更加强烈,石漠化现象进一步加剧。近700年来不断增加的人类活动是重庆地区植被退化、石漠化现象严重的重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对重庆岩溶地区的全面治理,恢复和重建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关 键 词:孢粉  植被历史  人类活动  土地石漠化  岩溶槽谷区
收稿时间:2020-02-08
修稿时间:2021-01-09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