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起测径对南盘江流域次生林中枯立木空间结构的影响
引用本文:何吉安,刘 通,李惺颖,喻素芳,李远干,李远发.起测径对南盘江流域次生林中枯立木空间结构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21,41(4):682-694.
作者姓名:何吉安  刘 通  李惺颖  喻素芳  李远干  李远发
作者单位:(1 广西大学 林学院, 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4;2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3 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南宁 530028;4 天峨县林朵林场, 广西河池 5473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2060340, 31400542)
摘    要:树木大小是林分的基础属性,反映个体在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作者于2016-2018年在中国西南地区南盘江流域松栎混交林中建立3块永久性标准固定样地(A、B、C),并用双相关函数g(r)、标记相关函数k_(mm)(r)、标记变差函数γ(r)和k-邻体距离分布函数D~k(r)分析不同大小枯立木的空间结构特征,以揭示林分水平上枯立木的大小和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枯立木的起测径(minimum measured diameter, mmd)越小,小尺度上(r=0~5 m)的分布格局趋向聚集状态,但随着起测径的增大(mmd=5~8 cm),随机分布格局几乎占据每个尺度(r=0~20 m)。(2)当起测径等于1~2 cm时,枯立木的大小在小尺度上(r=0~1 m)接近聚集分布,除此之外它一直保持随机分布。(3)当起测径≤4 cm时,枯立木的树种分布集中;反之,它在每个尺度上越接近或成为随机状态。(4)当起测径由1 cm增大至8 cm时,r=0~10 m之内相邻木的株数减少且距离增加,其变化程度受到林分株数的影响。研究表明,枯立木的起测径与其分布格局类型、标记特征以及距离分布紧密相关,暗示同种小树易呈团块死亡,而大径的枯立木偏向随机分布;对比分析枯死木的空间结构需使用统一的起测径标准。

关 键 词:距离分布    分布格局    起测径    次生林    枯立木    树木标记

Influence of Minimum Measured Diameter on Spatial Structures of Snags of Secondary Forests in the Nanpan River Basin
Abstract:
Keywords:distance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pattern  minimum measured diameter  secondary forest  snag  tree mark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