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作者姓名:张绪成  马一凡  王红丽  侯慧芝  于显枫  方彦杰  汤瑛芳
作者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兰州 730070;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70;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60398、31560355);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20GAAS27)
摘    要:为明确新型耕作技术--立式深旋耕作对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含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6和2017年设置立式深旋耕作40 cm (VRT)、深松40 cm (SS)、旋耕15 cm (TT)和免耕(ZT)4种耕作方式,测定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LAI)和SPAD、产量等指标,计算阶段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结果表明,VRT在2017年播前0-4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分别较SS、TT、ZT增加了7.7、8.6、6.6 mm,在0-100 cm土层增加了18.2、22.8、20.2 mm,均达到显著差异。VRT显著促进干旱年的花前耗水和平水年的花后耗水,提高玉米地上生物量、LAI和SPAD,其中地上生物量较SS、TT、ZT分别增加了14.7%-18.3%、12.7%-18.8%和22.8%-29.1%。基于较为优势的植株生长,VRT籽粒产量较SS、TT和ZT分别增加了12.0%-13.0%、13.7%-33.6%、24.0%-47.4%。因此,虽然VRT提高了玉米耗水,并与ZT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导致收获后土壤贮水量低于其他三种耕作方式,但2017年播前0-1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耕作处理;尽管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较SS、TT和ZT下降了11.4、14.8、20.5 mm,但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VRT能够同时促进玉米耗水和降水入渗,维持土壤水分平衡,是一种有效的抗旱增墒耕作方法,可在半干旱区玉米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 键 词: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  立式深旋耕作  玉米  阶段耗水  产量
收稿时间:2020-01-27
修稿时间:2021-01-10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