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刺吸电位技术三十年应用及创新
引用本文:李静静,潘建斌,吴莉莉,卢少华,闫凤鸣.我国刺吸电位技术三十年应用及创新[J].应用昆虫学报,2019,56(6):1224-1234.
作者姓名:李静静  潘建斌  吴莉莉  卢少华  闫凤鸣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郑州450002;河南农业大学理学院,郑州450002;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郑州450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
摘    要:刺吸电位技术(Electricalpenetrationgraph,EPG)是研究刺吸式昆虫取食行为的电生理仪器及其配套技术体系。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刺吸电位技术引入生物学和农业科学领域,主要应用于昆虫与植物的关系、植物抗性机理、昆虫传毒机理、转基因安全性评价、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研究所涉及的昆虫种类包括半翅目的蚜虫、粉虱、叶蝉、飞虱、介虫、木虱和缨翅目的蓟马等。自2007年以来举办了5次全国性的EPG技术培训和研讨会,并对EPG仪器进行了创新设计,实现了EPG仪器的国产化,大部分消耗品(如金丝、银胶等)可以实现国内供应。人工饲料上的EPG记录、指标体系的优化等与EPG相配套的技术体系不断完善。目前我国主要是应用EPG技术进行各类农林相关刺吸式昆虫的研究,而在欧洲和美国,除农林害虫外,EPG近年来也开始应用于医学昆虫和畜牧昆虫方面的研究。欧美在波形库构建、仪器原理等方面比我们具有优势,我国今后应该加强在EPG仪器自动化和可视化、波形自动识别、指标体系完善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培养能够应用EPG的年轻一代,尝试将EPG应用到医学昆虫领域。

关 键 词:刺吸电位技术  刺吸式昆虫  应用  创新  技术体系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