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化复合微生物菌群处理废弃钻井泥浆活性研究 |
| |
作者姓名: | 高小龙 常允康 侍浏洋 李晓光 赵建芳 沙蓓蓓 黄志勇 王兴彪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工业生物系统与过程工程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08,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工业生物系统与过程工程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08,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工业生物系统与过程工程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08,滨州市高盐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 山东 滨州 256602,滨州市高盐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 山东 滨州 256602,滨州市高盐废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 山东 滨州 256602,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工业生物系统与过程工程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08,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工业生物系统与过程工程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308 |
| |
基金项目: |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院市合作生态环境治理重大专项(16YFXTSF00560);中国科学院战略生物资源服务网络计划(ZSYS-008);南开大学分子微生物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
| |
摘 要: | 【背景】油田废弃钻井泥浆含油量高,污染物复杂,环境危害严重,现有技术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石油开采行业在废弃钻井泥浆处理方面的需求。生物法处理废弃钻井泥浆,工艺简单,成本低,但也存在局限,包括广谱性差、处理周期长、原油降解率低、泥浆性质波动冲击工艺稳定性等。【目的】构建一种高活性和高环境耐受能力的微生物菌群,分析遗传稳定性和综合性能,提高废弃钻井泥浆处理技术水平。【方法】通过定向富集、诱导驯化的方法,提高活性群落对石油烃乳化降解效率,降低共代谢底物反馈抑制和群体感应系统敏感度,分析群落结构和活性成员的种群类别,分析乳化降解石油烃的活性对应关系。【结果】从含油量超过12g/kg、芳烃-胶质沥青含量超过80%、含盐量超过8g/kg的钻井废弃泥浆中富集得到1个活性微生物菌群,主要成员包括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根瘤菌属(Rhizobium)、红细菌属(Rhodobacter)和嗜碱还原硫素杆菌(Dethiobacter alkaliphilus),比例分别达27.44%、20.73%、8.54%和7.93%。在超过22代的连续驯化过程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类希瓦氏菌(Alishewanella)和盐单胞菌(Halomonas)数量达92.72%,菌群结构和活性趋于稳定。处理钻井废弃泥浆5 d,土壤含油率由处理前的12403 mg/kg降低到处理后的42 mg/kg,综合脱油效率99.67%,石油烃降解率68.9%。分析微生物群落作用前后石油饱和土壤中的石油含量变化,原始含油量261 g/kg,处理后含油量305 mg/kg,脱油率99.88%。【结论】菌群驯化后活性稳定,耐受高盐环境能力强,在钻井废弃泥浆、含油土壤及油泥污染物处理方面具有很强的工业应用潜力。
|
关 键 词: | 钻井泥浆 石油降解 活性菌群 群落结构 |
收稿时间: | 2018-02-27 |
修稿时间: | 2018-06-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