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植物源杀虫剂对槟榔红脉穗螟幼虫的致死效应
引用本文:吕朝军,钟宝珠,田密,钱军,苟志辉,覃伟权.植物源杀虫剂对槟榔红脉穗螟幼虫的致死效应[J].生物安全学报,2013,22(4):253-256.
作者姓名:吕朝军  钟宝珠  田密  钱军  苟志辉  覃伟权
作者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 文昌 571339;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 文昌 571339;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南 海口 571100;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南 海口 571100;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海南 海口 571100;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海南 文昌 571339
基金项目:海南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ZDXM20120029);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313108); 海南省重大科技专项(ZDZX2013008-2)
摘    要:【背景】红脉穗螟是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对其进行防控。【方法】采用药膜法和饲喂法研究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槟榔红脉穗螟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印楝素、烟碱、鱼藤酮和除虫菊素对红脉穗螟各龄幼虫均表现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采用药膜法处理后,除虫菊素和烟碱对槟榔红脉穗螟各龄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3.83~17.01 mg·L-1和3.75~24.78 mg·L-1,且其毒力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减弱。浸叶饲喂法结果表明,烟碱和鱼藤酮表现出较强的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7.72~20.69 mg·L-1和11.41~25.25 mg·L-1。【结论与意义】植物源杀虫剂不同处理方法对红脉穗螟的毒力存在差异,生产上应根据药剂的作用方式合理选择。

关 键 词:植物源杀虫剂    红脉穗螟    生物活性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安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安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