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植被演替过程土壤种子库变化特征
作者姓名:马全林  卢琦  魏林源  靳虎甲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北京 100091;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兰州 73007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北京 100091,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兰州 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2012CB723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61030, 3127075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10490474, 2012T5016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16B0203)
摘    要:土壤种子库是反映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指示器,也是荒漠植被更新与恢复的基础。典型荒漠白刺灌丛植被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绿洲边缘地带,对保护绿洲免受风沙危害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对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仍未见研究报道。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石羊河下游白刺灌丛植被演替的初始阶段、稳定阶段、衰退阶段与严重衰退阶段样地,研究了白刺灌丛植被演替过程的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时空分布和数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羊河下游白刺灌丛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种子库共出现9科18种植物,其中草本植物占到55%—80%,是白刺灌丛植被土壤种子库的主体。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密度以稳定阶段最高,达到660.7粒/m2,是初始阶段、衰退阶段和严重衰退阶段的5.6、14.5倍和6.2倍。不同沙堆部位,土壤种子库密度以迎风坡中部与背风坡中部最高,分别达到329粒/m2和309粒/m2;沙堆土壤种子库密度是堆间地的1.9倍,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于灌丛沙堆上。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种子库间的相似性系数均在0.6以下,除稳定阶段外,其他阶段间均属于中等相似水平;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均在0.5以上,达到中等相似或极相似水平。该研究进一步证明了灌丛沙堆和土壤种子库在白刺灌丛植被中的重要性,也说明人为干扰损害了白刺灌丛地下潜在植被及其恢复潜力。因此,需要开展人工种子库或人工植被建设以控制干旱荒漠白刺灌丛沙堆活化,并实现退化白刺灌丛植被恢复。

关 键 词:石羊河下游  白刺灌丛植被  灌丛沙堆  土壤种子库  相似性
收稿时间:2013-06-04
修稿时间:2015-01-20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