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锦鸡儿属花粉形态及其分类意义
作者姓名:张明理 宁建长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陕西杨陵 712100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 650204,陕西杨陵 712100,北京 10009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特别支持费(编号9521)资助项目
摘    要:在光学显微镜和扫锚电镜下对锦鸡儿属31种2变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根据外壁表面纹饰,可分:类型I,表面具小穿孔;类型II, 具网状纹饰。 在类型II中据网眼大小和网脊宽度特征又分为两个亚类型。 根据花粉体积大小,可分4个类型。本属植物花粉形态较为一致,表明是一个自然类群。组、 系的花粉形态特征与一般形态变异不一定相对应,即形态上有明显区别的种类,在花粉形态上未必有很大区别,仅一些种类及矮锦鸡儿系 Ser. Pygmaeae的花粉形态相近。 本属花粉形态在种下等级的变异, 特别是青藏高原分布的种类的变异较为明显,例如 C.bicolor,C. jubata,C. erinacea 与各自的近缘种类。花粉形态为分类处理提供了参考。本属植物花粉形态是从表面具小穿孔向具网状纹饰演化,对应于羽状叶类群向掌状叶类群演化。

关 键 词:锦鸡儿属  花粉形态  分类意义  种下变异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分类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分类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