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盛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山荆子分布格局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邹旭 彭冶 王璐 李垚 张往祥 刘雪 |
| |
作者单位: | 1. 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 210037;
2. 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37;
3. 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南京 210037 |
|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16)1005-4-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
| |
摘 要: | 山荆子(Malus baccata (L.) Borkh.)具有较高的观赏、经济价值,是苹果属(Malus)植物的重要种质资源。本文利用ENMeval数据包调整Max Ent模型的调控倍频和特征组合参数,根据602条现代分布记录和筛选的8个生物气候变量,模拟预测山荆子在末次盛冰期、中全新世、现代、2070年(RCP 8.5) 4个时期的潜在分布区。采用贡献率、置换重要值比较和刀切法进行检验,综合分析各环境变量对山荆子潜在地理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当RM值为2、FC为LQHPT时,Max Ent模型的复杂度和过拟合程度较低,该参数下AUC值的均值为0.9272±0.0019,表明模型预测极准确;山荆子现代高度适生区为山西的太行山、管涔山和吕梁山,吉林、辽宁东北部,陕甘宁交界处,河北北部,鲁中南地区;末次盛冰期山荆子适生区整体上显著向东南偏移,北方的高度适生区消失;中全新世适生区轮廓与现代基本一致,但略微有向高海拔地区收缩的趋势; 2070年山荆子在国内的适生区将向高海拔地区急剧收缩,中度、高度适生区面积急剧减少;山荆子现代潜在地理分布受温度和降水因子的共同影响,但后者的影响更大。本研究预测气候变化对山荆子分布范围的影响,将对其种质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关 键 词: | 山荆子 MaxEnt模型 气候变化 分布格局 种质资源 |
收稿时间: | 2018-03-2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