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青藏高原三种优势植物生物量分配的变化规律
作者姓名:王九峦  马玉寿  陈立同
作者单位:1. 青海大学 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2.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西宁,810016;3.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00306, 31570481)[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200306, 31570481)]。
摘    要:该研究利用4个由高到低不同海拔的同质园实验,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优势植物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和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为对象,分析了植物个体根、茎、叶生物量分配及根冠比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植物个体根、茎、叶质量比和根冠比具有显著的种间差异;与垂穗披碱草和珠芽蓼相比,矮嵩草具有显著较高的根质量比而叶、茎质量比较低,所以其根冠比较高。(2)在向低海拔移栽的过程中,珠芽蓼叶质量比保持不变,茎质量比显著降低而根质量比显著升高,根冠比表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垂穗披碱草则相反,即叶、茎质量比显著升高而根质量比显著降低,根冠比表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矮嵩草根、茎、叶质量比和根冠比则无显著变化。(3)随着海拔降低,年均气温明显升高而年均降雨量明显降低,且在植物个体种源地和土壤基质保持一致的条件下,向低海拔移栽过程中温度是导致珠芽蓼根、茎、叶生物量分配及根冠比变化的重要因素,而水分是垂穗披碱草根、茎、叶生物量分配及根冠比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矮嵩草根、茎、叶生物量分配及根冠比受其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将来暖干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物生物量的分配将会发生改变,导致它们对资源(光照、水分和土壤养分)获取和利用的变化而改变它们的种间关系,从而影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组成,最终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关 键 词:生物量分配  叶质量比  茎质量比  根质量比  根冠比  高寒草地  同质园
收稿时间:2016-04-12
修稿时间:2016-05-09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