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沙雷氏菌(Serratia sp.) AXJ-M响应高温胁迫的生理适应性
作者姓名:汪流伟  王燕林  惠淑雨  冯齐齐  程宓丽菡  冯瑞  罗文怡  李亚婷  陈瑶瑶  安雪姣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
基金项目: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20212BCJ23010);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232BAB205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360030, 42007220)
摘    要:【背景】利用微生物法治理造纸废水或被其污染的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关于微生物在造纸废水高温环境胁迫下的生理补偿适应机制尚缺乏探讨。【目的】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嗜热木质素降解菌Serratia sp. AXJ-M为对象,开展其对热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方法】设计温度胁迫培养实验,采集不同温度下的菌体,测定菌体形态、细胞膜流动性与渗透性、细胞海藻糖含量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基于Illumina Hiseq 2000平台对菌株AXJ-M进行de novo测序分析,用gene ontology (GO)、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 of proteins (CO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及non-redundant database (NR)进行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结果】热胁迫实验表明,菌株AXJ-M能够在50−80 ℃的热胁迫环境中生存,其中50 ℃是最适生长温度,在高于70 ℃的热胁迫环境下其生长会被明显抑制。相较于最适温度(50 ℃),菌株AXJ-M经热胁迫培养后细胞表面粗糙程度增加、细胞膜流动性降低、膜通透性提高、海藻糖含量提高。高温胁迫(80 ℃)下与氧化应激有关的一些酶活性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分别提高50%‒80%、30%‒47%、24%‒31%。将基因组测序结果与数据库比对并检索,菌株AXJ-M含有参与响应热胁迫的相关基因。【结论】热胁迫培养可诱导菌株AXJ-M产生耐热性并使菌体形态发生改变,海藻糖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保护细胞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菌株全基因组的初步解析,对研究嗜热菌在高温环境中的分子反应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 键 词:嗜热木质素降解菌  热胁迫  生理响应  基因组分析
收稿时间:2023-11-10
修稿时间:2024-01-09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