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样线法和非损伤性标志重捕法对古田山小麂种群现状评价
摘    要:为分析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内小麂种群资源的现状,制定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本研究结合传统的样带调查法和非损伤性标志重捕法进行小麂种群资源的调查与评估。2014年4月、7月、10月和2015年1月在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了4次调查。结果显示:样带法调查全区的种群密度为(5.8±0.4)只/km~2,种群数量为(473.5±29.2)只,其中核心区种群密度最高,为(7.5±0.7)只/km~2,种群数量为(160.8±14.0)只;缓冲区为(5.7±0.6)只/km~2,种群数量为(98.2±10.4)只;实验区密度最低,为(3.3±0.5)只/km~2,种群数量为(140.5±20.7)只。非损伤性标志重捕法得到全区种群密度为(4.9±0.3)只/km~2,种群数量为(397±26)只。样带法调查显示,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种群密度随季节发生变化,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均是春季种群密度最高,保护区内小麂主要栖息在海拔400-800 m之间,夏季向高海拔区域迁移,冬季则向低海拔迁移。SRY性别鉴定结果表明,古田山小麂种群季节间平均雌雄性比1.17∶1,周年雌雄性比为1.11∶1(93只雌性,84只雄性)(χ~2=0.458,P=0.499),雌性个体数量优势并不很明显,若要进一步提高种群数量,则需要加强保护。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