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蛇科8种蛇的鳞片显微皮纹结构观察 |
| |
作者姓名: | 王晓彤 罗旭 李奇生 |
| |
作者单位: | 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 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 昆明 650224,西南林业大学 林学院 昆明 650224 |
| |
基金项目: | 云南省高校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o. ZK14SB07) |
| |
摘 要: | 游蛇科8种蛇,分别为云南沾益采集的棕网腹链蛇(Hebius johannis),云南铜壁关采集的卡西腹链蛇(H.khasiensis)、八线腹链蛇(H.octolineatum)、双带腹链蛇(H.parallela)、八莫过树蛇(Dendrelaphis subocularis),云南澜沧采集的大眼斜鳞蛇(Pseudoxenodon macrops),云南昆明采集的虎斑颈槽蛇(Rhabdophis tigrinus),云南临沧采集的中国小头蛇(Oligodon chinensis)。于2014年4月对其背鳞显微皮纹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8种蛇每种使用1个个体,每个个体分别从蛇体的前、中、近尾部各采集3枚鳞片,共观察9枚鳞片。低倍下观察到鳞棱,高倍下观察到纵行小棱、条索、横纹、小孔结构,这些结构存在种间差异。八莫过树蛇和中国小头蛇无鳞棱,但是其余6种蛇鳞棱十分明显;大眼斜鳞蛇的纵行小棱短于100μm,其余7种蛇的纵行小棱均长于100μm;仅八莫过树蛇和双带腹链蛇背鳞上有明显的条索结构;八莫过树蛇的横纹为平缓波纹,其余7种蛇的横纹为"U"形波纹;小孔的形状、排列位置在种间变化较大,小孔的密集程度以八莫过树蛇、大眼斜鳞蛇、虎斑颈槽蛇较高。在8种蛇中,八莫过树蛇背鳞的显微皮纹结构最为复杂,可能与其栖息在热带雨林中有关。
|
关 键 词: | 蛇鳞 显微皮纹结构 生态适应 |
收稿时间: | 2015-10-29 |
修稿时间: | 2016-05-2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