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兀鹫繁殖期交配及筑巢行为初步观察 |
| |
作者姓名: | 徐国华 马鸣 吴道宁 刘垚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No. 31272291,30970340),香港观鸟会中国自然保育(No. 201202);* 通讯作者,E-mail:maming@ms.xjb.ac.cn;第一作者介绍徐国华,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物生态学。 高山兀鹫繁殖期交配及筑巢行为初步观测 |
| |
摘 要: | 高山兀鹫(Gyps himalayensis)在海拔2 400~4 800 m的悬崖峭壁之上营巢,行为观测难度较大,资料匮缺。2013年至2015年,在天山采用样线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寻找到上百个巢穴。通过布设红外自动相机的方法,对高山兀鹫繁殖期巢内行为进行拍摄,同时结合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法,对其交配及巢内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共拍摄11万张照片,选出有效照片2 150张。对繁殖期行为进行了描述和定义,共7大类16种行为。根据照片逐一对比每种行为,统计各种行为拍摄张数及所占比例,其中,交配135张(6.3%),筑巢403张(18.7%),休息420张(19.5%),警戒375张(17.4%),保养335张(15.6%),运动200张(9.3%),其他282张(13.1%)。照片记录显示,交配行为从1月16日持续到3月2日,在一天的8:00~16:00时间段内,除9:00~10:00时没有记录到交配行为外,其余时间段内都有发生。交配行为次数(张数)在13:00~14:00时达到高峰,与气温同期达到高峰。交配过程持续8~15 s。筑巢期间,巢材由雌雄兀鹫运输,雌性负责将巢材放入巢中,整理、铺垫和修缮。筑巢行为在白天有三个高峰期,分别为11:00~12:00时、13:00~14:00时和15:00~16:00时。在每个高峰期后,往往出现一个短暂的低谷期。冬季食物短缺,照片显示雕鸮(Bubo bubo)、雪豹(Uncia uncia)等食肉动物进入巢内,对兀鹫繁殖造成干扰,甚至中断繁殖。作为高原健康指示物种,高山兀鹫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急需加强保护。
|
关 键 词: | 高山兀鹫 红外相机 行为谱 交配行为 筑巢行为 天山 |
收稿时间: | 2015-04-30 |
修稿时间: | 2016-03-04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