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野生食用菌“苇菇”的物种多样性及中华美味蘑菇适生区预测
引用本文:曹槟,林汝楷,刘冬梅,赵瑞琳.野生食用菌“苇菇”的物种多样性及中华美味蘑菇适生区预测[J].菌物学报,2022,41(2):190-203.
作者姓名:曹槟  林汝楷  刘冬梅  赵瑞琳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2.三明市食用菌技术推广站,福建 三明 365000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北京 1000124.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1408
基金项目: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2019HJ2096001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61143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0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152);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BAIC05-2021);中国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先进技术工程实验室(KFJ-PTXM-016)
摘    要:“苇菇”是主产于新疆的野生食用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陆湖泊周边的芦苇或多枝柽柳林内,埋生或半埋生在土壤中。本研究共采集和收集相关标本91份,开展了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宏观形态特征相似的“苇菇”标本并非一个物种,而是分属于蘑菇属Bivelares组的大肥蘑菇Agaricus bitorquis、中华美味蘑菇A. sinodeliciosus和亚托柄蘑菇A. subperonatus;及Nigrobrunnescentes组的帕达纳蘑菇A. padanus。本文对“苇菇”形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它们的分种检索表。其中大肥蘑菇、亚托柄蘑菇和帕达纳蘑菇在我国和欧洲等地均有分布,而中华美味蘑菇仅在我国有报道。据此,依据1950-2000年生物气候数据结合中华美味蘑菇的分布实地调查结果,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开展了对中华美味蘑菇分布区的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华美味蘑菇适生区在我国主要为新疆天山山脉南北两侧、西藏西南部、青海海西州、甘肃西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地区;预测国外适生区域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物种分布模型涉及的环境变量对模型的贡献率显示,最湿月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和最暖月最高温是影响中华美味蘑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美味蘑菇适生区域狭窄,为狭域种,建议应加强相关资源的保护,并积极拓展其可持续利用途径以降低对野生中华美味蘑菇子实体的过度消耗。

关 键 词:蘑菇属  系统发育  最大熵模型  
收稿时间:2021-06-16

Diversity of the ‘reed mushrooms’ and prediction of potenti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Agaricus sinodeliciosus
Authors:CAO Bin  LIN Rukai  LIU Dongmei  ZHAO Ruilin
Institution: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ycolog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2. Edible Fungi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Sanming 365000, Fujian, China3. Institue of Ecology,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100012, China4.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1408, China
Abstract:
Keywords:Agaricus  phylogeny  MaxEnt  
点击此处可从《菌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菌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