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与芒萁鲜叶及凋落物水溶性有机物的溶解特征和光谱学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康根丽 杨玉盛 司友涛 刘翥 杨智杰 |
| |
作者单位: | 1.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2.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研究所;2.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研究所;2.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2.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研究所;2.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110046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070548);福建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2011J05105);福建师范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基金项目(fjsdky2012008)资助 |
| |
摘 要: | 为探讨福建省三明市马尾松人工林淋溶液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溶解特征和光谱学特征,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鲜叶、未分解层(L层)和半分解层(F层)凋落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淋溶,对淋溶液中的水溶性有机碳(DOC)、水溶性有机氮(DON)与水溶性有机磷(DOP)含量和紫外光谱(SUVA)、荧光光谱指标和红外光谱(FTIR)等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4 h内,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DOM含量呈现有波动的上升趋势;芒萁除鲜叶的DOC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外(P0.01),其余DOM含量均小于马尾松。两植物F层DOM的SUVA值和腐殖化指标(HIX)都显著高于鲜叶和L层(P0.05),表明F层的芳香性化合物含量和腐殖化程度越来越高。DOM的同步荧光峰值显示淋溶液中含有类蛋白和类富里酸荧光团。两植物的红外光谱显示有5个相似的吸收谱带,强度最大的吸收来自于H键键合的-OH的伸缩振动,同一植物3种样品之间红外吸收的差异证明从鲜叶-L层-F层凋落物的共轭体系逐渐增大,结构更复杂。因此,随分解进程两植被DOM的化学结构越来越复杂;马尾松较芒萁含有更多的DON和DOP,这一方面为微生物提供了更多的养分,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底物分解的难度。
|
关 键 词: | 马尾松 芒萁 叶片 凋落物 水溶性有机物 光谱学特征 |
收稿时间: | 2013-09-24 |
修稿时间: | 2014-01-2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