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漓江流域喀斯特综合干扰评价及其空间特征
作者姓名:樊千涛  马姜明  于名召  贺桂珍
作者单位:1.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漓江流域景观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2. 广西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创新研究院;3.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5. 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0507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1A2041);;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桂科AB21220057);
摘    要:喀斯特地区具有特殊的地质结构,生态环境脆弱性较高,辨识和量化人为、自然多重干扰是减少人类干扰影响及制定喀斯特景观管理政策的重要依据。基于漓江流域喀斯特发育地貌特征,旨在建立包括地貌、水文、气候、生物、社会5类因素以及15个具体干扰指标的喀斯特综合干扰指数,并通过空间相关分析探究地理因子对综合干扰解释力以及因子与指标间交互作用力的特征。结果显示:(1)漓江流域中游综合干扰指数高于上下游,自然地形地貌本底以及不同类型喀斯特景观分布的地带性是分异的主要原因;(2)干扰等级为显著干扰,综合干扰指数为0.336,空间上呈现出东部与北部低、西部与南部高的分布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3)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对综合干扰具有较强解释力,采石采矿、各类灾害、生产活动等多项干扰指标以及海拔高度具有较强空间关联关系。评估了漓江流域喀斯特综合干扰并分析其空间特征,研究结果对喀斯特生态环境保护及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 键 词:漓江流域  喀斯特  干扰评价体系  空间交互作用
收稿时间:2023-01-30
修稿时间:2023-09-14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