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退耕地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水分利用效率
作者姓名:王赟博  孙宇  赵清格  张彬  赵萌莉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草地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呼和浩特 0100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31861143001);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BS03015);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兰州大学,780000-04410101)
摘    要: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开垦造成了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等生态功能的显著丧失。我国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产生了大量退耕地,随着自然恢复演替,这些退耕地的生态功能得到了有效的修复,其巨大的碳汇潜力成为了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热点。研究通过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典型区域——武川县周边无干扰的荒漠草原以及3个退耕恢复阶段草地的生态系统CO2交换(NEE、GEP和ER)、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生物量等指标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表明:(1)随着退耕恢复演替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CO2交换呈显著上升趋势,演替晚期植被NEE与未受干扰的荒漠草地无明显差异;(2)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与生态系统CO2交换基本一致,但已退耕17年后的退耕地WUE仍没有恢复至未受干扰荒漠草地的水平;(3)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主要与退耕地地上植被生物量的恢复以及一、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比例的演替变化有关。结果表明荒漠草地退耕地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可能并非是同时的,而是分阶段有选择进行的。

关 键 词:农牧交错区  退耕地  生态系统净CO2通量  水分利用效率
收稿时间:2020-11-16
修稿时间:2021-12-22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