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EMMPRIN表达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
作者姓名:郑艳贺  孙丕云  任艳丁  李响  于金玲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全科医学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LBH-Z17152)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表达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超声下颈动脉斑块的分类标准,将颈动脉斑块呈高回声受检者纳入稳定斑块组(n=41),斑块呈低回声或等回声的受检者则纳入易损斑块组(n=52)。应用logisitc回归模型,分析ACI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MMPRIN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EMMPRIN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准确性。结果:易损斑块组高脂血症、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比例以及FPG、IL-6、IL-1β、MMP-9、MCP-1、TNF-α、LDL、EMMPRIN水平均高于稳定斑块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易损斑块组HDL水平均低于稳定斑块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EMMPRIN与IL-6、IL-1β、MMP-9、TNF-α均呈正相关(r=0.348,0.374,0.418,0.427,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结果显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IL-1β、MMP-9、EMMPRIN均为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EMMPRIN的AUC优于MMP-9、IL-1β(P=0.016,0.039,均P0.05)。结论:外周血血小板表面EMMPRIN水平可能与老年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关,可作为辅助临床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预警指标,对于ACI的发生、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 键 词:老年急性脑梗死  EMMPRIN  颈动脉易损斑块
收稿时间:2020-01-24
修稿时间:2020-02-18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