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珠江口自源有机颗粒物沉降对沉积物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引用本文:岳维忠,孙翠慈,施平,洪义国,何伟宏,王友绍.珠江口自源有机颗粒物沉降对沉积物反硝化过程的影响[J].生态科学,2020,39(4):1.
作者姓名:岳维忠  孙翠慈  施平  洪义国  何伟宏  王友绍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2.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 510301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广州 5114584. 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深圳 5181215. 大湾区环境研究院, 广州大学, 广州 5100066.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广州 510301
摘    要:【摘要】由微生物主导、依赖有机物供给的反硝化过程是珠江口氮移除的主要途径之一, 可有效地将生态系统中的固定氮转化为N2 或N2O 释放到大气中。珠江口水体存在大量富含多糖和蛋白的生源有机颗粒物, 该类有机颗粒物沉降到底层, 影响反硝化过程的机制迄今尚不明确。通过培养实验, 分析了富含蛋白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多糖颗粒对珠江口沉积物反硝化速率和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这两类有机物的添加能够刺激微生物矿化过程的发生, 16S rRNA丰度和反硝化过程有关的基因nosZ 与 nir S丰度显著提高, 矿化发生同时能够有效的为沉积物脱氮过程提供碳源与能量, 提高了反硝化速率。就有机质可利用性而言, 富含蛋白的中肋骨条藻和多糖的生物利用性存在差异, 在添加中肋骨条藻组中, 因有机质中蛋白含量高于多糖组, 有机质降解速率高于多糖组, 其可利用性高于多糖类有机质, 并且蛋白类物质矿化过程中产生的NH4+也比多糖组高, NH4+通过硝化作用转换为硝酸盐, 继续为反硝化过程提供硝酸盐, 因此添加中肋骨条藻组反硝化速率显著高于添加多糖组。总之水体中生源有机颗粒沉降促进了沉积物-水界面中氮移除过程, 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与生源有机颗粒的可利用性呈正相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