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的126例下肢DVT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将病例组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系统溶栓组(采用系统性溶栓治疗)和导管溶栓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两个亚组,各63例。评价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双下肢周径差和静脉通畅度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红细胞计数(RBC)、手术外伤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RBC、手术外伤史均是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导管溶栓组痊愈率为57.14%(36/63),高于系统溶栓组的33.33%(21/63)(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双侧大腿周径差、双侧小腿周径差以及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明显减小,且导管溶栓组上述指标均明显小于系统溶栓组(P0.05)。导管溶栓组治疗时间和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系统溶栓组,但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系统溶栓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BMI、RBC、手术外伤史均是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DVT的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