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COI基因分析钩手水母的群体遗传结构 |
| |
作者姓名: | 刘青青 董志军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试验站, 山东烟台 264003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1408 3 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 山东青岛 26607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6152) |
| |
摘 要: | 钩手水母(Gonionemus vertens)为大西洋和太平洋广布种, 是我国习见的有毒水母种类之一。本文对采自黄渤海海域4个地理群体的104个钩手水母线粒体COI基因序列进行扩增, 并结合GenBank上其他182个钩手水母同源序列进行序列变异分析。在286个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出52个多态位点, 定义了14种单倍型。总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43 ± 0.012和1.046% ± 0.097%, 与其他几种大型水母相比, 钩手水母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AMOVA结果显示, 60.17%的分子变异源于群组间, 13.37%的分子变异源于群体内, 26.46%的分子变异源于组内群体间, 群组间、群体内和组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均极显著。Fst值统计检验表明, 中国厦门群体与乐亭、东营、烟台、大连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大连与东营、烟台群体间也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系统分析结果显示, 钩手水母群体间存在2个明显的单倍型谱系分支。不同的钩手水母地理群体间具有复杂的遗传模式, 钩手水母复杂的生活史、扩散能力、地理隔离和海流分布可能是影响钩手水母遗传结构的重要因素。
|
关 键 词: | 钩手水母 线粒体COI DNA条形码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分化 |
收稿时间: | 2018-03-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