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化对蒸散发及其组分的影响——以盐池县为例 |
| |
作者姓名: | 丹杨 杜灵通 王乐 马龙龙 乔成龙 吴宏玥 孟晨 |
| |
作者单位: | 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银川 750021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计划(XAB2017AW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61003,41967027);宁夏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Q0012);宁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GIP2019044) |
| |
摘 要: | 我国西北防沙治沙工程中大量的种植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会导致荒漠草原发生灌丛化现象,研究人工灌丛化对荒漠草原蒸散发的影响,不仅能够揭示半干旱区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水循环的影响机理,还可以指导区域生态治理实践。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例,基于植被的生理生态参数和荒漠草原水热条件,采用生物地球化学模型(Biome Bio-Geochemical Cycles,Biome-BGC)和地球呼吸系统模拟模型(Breathing Earth System Simulator,BESS)结合的方法,模拟荒漠草原生态系统人工灌丛引入前后蒸散发及其组分的变化,定量研究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化对区域生态水文循环中蒸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灌丛的引入使植被结构及特征发生了变化,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年最大值由0.20增加为0.67,改变了植被年内与年际变化特征。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化后,生态系统年均蒸散发由251.74 mm增加到了281.42 mm;人工灌丛化对生长季的蒸散发增强明显,8月蒸散发峰值时,日均蒸散发由1.27 mm/d增加到1.56 mm/d。...
|
关 键 词: | 荒漠草原 灌丛化 蒸散发 生态过程模型 叶面积指数 |
收稿时间: | 2019-10-03 |
修稿时间: | 2020-04-2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