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斑块类型的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响应——以无锡市为例 |
| |
作者姓名: | 吴未 许丽萍 张敏 欧名豪 符海月 |
| |
作者单位: |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5 |
| |
基金项目: | 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2010003592);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5SJD096);南京农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配套项目(SKPT2015018) |
| |
摘 要: | 斑块类型与景观格局粒度效应响应关系密切。以无锡市为研究区域,针对地区社会经济活动频繁、人为干扰强烈和生态脆弱等特性,以土地利用类型、热力等级和生态贡献为斑块类型划分依据,构建出对应的3种不同景观格局。在相同粒度变化情况下,选用了19个景观水平指数和Moran's I指数,分析了不同景观格局粒度效应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随粒度变粗:1)土地利用类型、热力等级和生态贡献斑块的部分景观指数响应曲线变化剧烈程度依次减弱;2)3类斑块的Moran's I指数均存在尺度效应。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贡献斑块的Moran's I指数存在负相关,热力等级斑块没有。生态贡献斑块响应曲线在正相关区域内变化相对平缓,土地利用类型与热力等级斑块响应曲线变化趋势相反;3)指数反映的第一临界粒度基本一致,但景观指数响应曲线的临界现象更为明显。总体上,不同类型斑块在同一研究区构成的景观格局、指数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和第一临界粒度都较为相似;斑块类型对景观指数粒度效应响应存在影响,但还有待深入探讨。
|
关 键 词: | 粒度效应 斑块类型 景观指数 Moran''s I指数 响应 无锡 |
收稿时间: | 2014-05-17 |
修稿时间: | 2016-02-0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