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桂山岛海域桡足类休眠卵对浮游种群的潜在补充及其影响因素 |
| |
作者姓名: | 陈亮东 栾磊磊 王庆 何学佳 袁丹妮 柴召阳 杨宇峰 |
| |
作者单位: |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2,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63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8B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301235,41173079);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4401120013);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项目(2012LYM_0025) |
| |
摘 要: | 于2011年7月和2012年8月分2个航次采集珠江口桂山岛海域表层沉积物,首次研究珠江口海域桡足类的休眠卵潜在补充量。结果显示:该海域桡足类休眠卵呈不均匀分布,2011年7月沉积物休眠卵潜在补充量介于1.7×105—1.0×107卵/m3之间,平均值为2.1×106卵/m3;2012年8月沉积物休眠卵潜在补充量介于8.9×104—4.3×106卵/m3之间。呈现防波堤外深水区防波堤内养殖区防波堤外浅水区的分布格局。统计分析显示桡足类休眠卵潜在补充量和沉积物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和水深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水深和沉积物含水量是影响桡足类休眠卵潜在补充量的重要因素。休眠卵不同冷藏时间萌发结果发现:萌发持续时间介于10—36d之间,休眠卵萌发类型均为同步萌发型。萌发休眠卵种类为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和瘦尾胸刺水蚤(Centropages tenuiremis),表明沉积物中休眠卵是上述两种桡足类水体种群的重要补充。筛绢网孔径50—200μm之间休眠卵萌发量占总萌发量的93%,表明采用50μm和200μm筛绢网来分离桡足类休眠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
关 键 词: | 珠江口 桡足类 休眠卵 潜在补充量 |
收稿时间: | 2013-11-29 |
修稿时间: | 2015-03-1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