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草原与典型草原NPP、碳积累对不同降雨年份和利用方式的响应 |
| |
作者姓名: | 侯向阳 纪磊 王珍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呼和浩特 01001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呼和浩特 01001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呼和浩特 01001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933004); 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0ZD08); 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2013DFR30760) |
| |
摘 要: | 不同草原利用方式正在影响着内蒙古的草原生态系统,而且在未来降水空间格局变化的背景下,它们共同决定了生态系统植被类型、净初级生产力(NPP)和生态系统碳积累。选取内蒙古中部两个重要的草地类型: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研究不同草原利用方式(围栏禁牧、划区轮牧、割草、自由放牧)植物群落在降雨量不同的两个生长季节地上(ANPP)、地下净初级生产力(BNPP)的变化,同时也评估了植物群落的碳积累,研究结果表明:1)在降雨量亏缺年份,与围封相比,荒漠草原自由放牧区ANPP、BNPP及碳积累分别下降了57.1%、51.7%和56.0%,而典型草原自由放牧区分别下降了18.4%、25.1%和17.9%。2)在降雨量充足年份,与围封相比,荒漠草原划区轮牧区ANPP、BNPP以及碳积累分别增加了18.2%、9.8%和21.9%,而典型草原各处理下围封禁牧区ANPP仍是最高;3)两种草地类型下,降雨量对自由放牧的调控作用高于其它草地利用方式;4)荒漠草原ANPP在丰雨年是欠雨年的2倍,而典型草原仅增加了79.0%,降雨量对荒漠草原生产力的季节调控作用远高于典型草原。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和降水格局变化的情况下,荒漠草原降雨量是影响荒漠植物群落NPP和碳积累的主导因子。
|
关 键 词: | 自由放牧 划区轮牧 围栏禁牧 割草 |
收稿时间: | 2013-01-31 |
修稿时间: | 2014-09-0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