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大鲵幼体的性别分子鉴定与性腺形态
作者姓名:龙群妹  唐志哲  唐家兴  张海成  罗庆华  王杰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大鲵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吉首 416000;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10299;长沙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长沙 410022;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 成都 610041;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10299;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成都 610101;陕西汉中多成大鲵开发有限公司 略阳 724305;吉首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大鲵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湖南省工程实验室 吉首 416000;长沙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长沙 4100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2170435,32060238,E1J1040001);
摘    要:为探明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雌雄幼体的性腺发育特征,确定适合的性别分子鉴定方法,对15尾5月龄和17尾17月龄养殖个体进行形态测量、解剖观察、性腺组织切片及PCR扩增雌性特异DNA片段。结果发现,引物adf225和adf340的扩增效果好,判定5月龄个体8雌7雄;17月龄个体8雌9雄,与依据性腺形态结构区分的结果一致。体视显微镜下5月龄幼体中肾腹侧有两条半透明细条状的原始生殖嵴;组织切片显示生殖细胞形态分化不明显。17月龄卵巢波浪状弯曲,有颗粒感,精巢呈光滑的白条状,形态分化明显;组织切片显示,卵巢分化出体积较大的卵母细胞,同时保留原始卵泡,精巢分化出生精小叶和精原细胞、支持细胞。外形测量显示,5月龄与17月龄性二型不明显,不能根据外形判断性别。本研究确定了大鲵幼体性别分子鉴定的最佳引物,可用于养殖过程中雌雄选配,以节约资源。

关 键 词:中国大鲵  幼体  性腺  分子鉴定  解剖学实验  
收稿时间:2023-07-31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