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枯草芽孢杆菌L-脯氨酸合成途径中glnAproBproA基因功能探究
作者姓名:吴志勇  李由然  顾正华  丁重阳  张梁  石贵阳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江苏 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江苏 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江苏 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江苏 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江苏 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粮食发酵工艺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江苏 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01674);“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401404);江南大学自主重点项目(JUSRP51503)
摘    要:【目的】从基因水平探究枯草芽孢杆菌渗透压调节因子L-脯氨酸合成途径中glnA、proB、proA基因的功能,通过分子改造实现对代谢途径的人工扰动。【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WB600出发,通过向胞内引入一系列基因敲除或过表达,分别构建了proB和proA基因过表达的重组菌WB601和WB602、glnA基因缺失的重组菌WB603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过表达proB基因的重组菌WB604。借助菌株胞外和胞内游离脯氨酸积累的表型分析影响途径的关键节点。【结果】在非胁迫条件下,重组菌WB601和WB602胞外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的2.21倍和2.82倍,单位细胞胞外脯氨酸得率分别是原始菌的4.09倍和9.80倍,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的1.91倍和3.34倍;重组菌WB603胞外脯氨酸含量上升至1221.43 mg/L,是原始菌的6.28倍,单位细胞胞外和胞内游离脯氨酸得率分别为原始菌的9.13倍和3.66倍;而重组菌WB604胞外脯氨酸含量最高达1391.65 mg/L,相比菌株WB603,其胞外脯氨酸含量及单位细胞得率分别提高了13.94%和14.10%,且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了32.60%。在5%Na Cl胁迫条件下,重组菌WB601和WB602的胞外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的1.94倍和1.54倍,单位细胞胞外脯氨酸得率分别是原始菌的2.15倍和2.19倍;重组菌WB603胞外脯氨酸含量及其单位细胞得率分别是原始菌的4.16倍和7.29倍;相同条件下,相比于重组菌WB603,重组菌WB604的胞外脯氨酸含量及其单位细胞得率分别提高了32.61%和5.54%。此外,实验组菌株的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非胁迫时,并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结论】proB和proA基因的过表达均能显著提升细胞合成脯氨酸的能力,并且能增强细胞的耐盐性;glnA基因的缺失能增强脯氨酸合成途径,提高脯氨酸的积累;两种效应的正向叠加可进一步提升细胞脯氨酸合成能力。

关 键 词:L-脯氨酸  枯草芽孢杆菌  代谢途径  关键基因  渗透压
收稿时间:2017-01-05
修稿时间:2017-04-04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