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2011-2020年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趋势
作者姓名:杨颖  谭赛章  陈思思  周红宏  季晓  蔡嫣然  纪焕红  杨幸幸  范海梅  邓邦平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监测中心, 上海 201206;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监测与修复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206;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抚顺 11300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101702);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18DZ1206503)
摘    要:对2011—2020年夏季长江口48个站位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长江口海域底栖生物群落时空结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长江口海域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284种,其中多毛类128种,占总种数的45.1%,甲壳类64种占22.2%,软体动物56种占19.7%,棘皮动物16种占5.6%,其他类合计20种。平均生物密度为(79.5±45.9)个/m2(年份变幅14.7—195个/m2)。平均生物量为(5.20±3.25)g/m2(年份变幅1.01—10.11g/m2),多毛类、软体动物、甲壳类是生物密度和生物量组成的主要类群。十年期间种类数、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口外区贡献最突出。四个监测区域(南支、北支、杭州湾、口外)的优势种差异大。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在各年份的优势种中出现的频度显著最大。总体来看,长江口监测区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自然演变趋势向好。三项多样性指数统计结果表明,口外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多样性水平显著高于口内三个区。生物群...

关 键 词:大型底栖动物  生物多样性  群落  变化趋势  长江口
收稿时间:2022-04-04
修稿时间:2022-12-07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