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ITS2和16S rRNA的西施舌群体遗传差异分析
作者姓名:孟学平  申欣  赵娜娜  田美  曾云  陈建安  董志国  程汉良  阎斌伦
作者单位: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连云港 222005;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连云港 222005;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连云港 222005;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江苏省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5;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连云港 222005;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连云港 222005;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连云港 222005;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连云港 222005;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连云港 222005;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连云港 222005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131210);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2011HS009,2009HS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06067);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基金资助项目(苏教师[2010]27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XTD01,CXTD04);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科技开放基金资助项目(JSIMR11B19)
摘    要:目前,我国西施舌群体分子遗传差异研究结果存在争议。分析我国南北沿海(9个群体)、与广西北海毗邻的越南(1个群体)西施舌核DNA的内转录间隔区2(ITS2)和线粒体DNA的16S rRNA基因(16S)片段核苷酸序列及其二级结构,为解决争议问题提供分子生物学资料。扩增获得西施舌ITS2片段和16S序列,其长度分别为389-402 bp和306 bp,加之下载序列共147条;序列分析显示,74个ITS2序列共有17种基因型,73个16S序列有15种单倍型,其中,长乐(CL)群体独享9种ITS2基因型和5种16S单倍型,非长乐群体(nCL)多数为群体间交叉共享1种或几种基因(单倍)型;基因(单倍)型核苷酸变异位点占5.7%(ITS2)和11.8%(16S);基于ITS2和16S的CL群体和nCL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内遗传距离之比分别为2.42和11.08,nCL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均为0.007;二级结构显示CL群体ITS2的9种基因型和16S的5种单倍型均区别于nCL群体,nCL的ITS2和16S二级结构分别相似;ITS2和16S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L西施舌形成支持率很高(98,96)的单系支,而nCL群体则交叉聚为另一支(98,96)。研究结果揭示,福建西施舌是腔蛤蜊属(Coelomactra)的一个新种。

关 键 词:西施舌  群体  ITS1  16S rRNA  遗传差异  二级结构
收稿时间:2012-09-04
修稿时间:2013-02-27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