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菖蒲和美人蕉对水深梯度的响应差异 |
| |
作者姓名: | 柏祥 陈开宁 黄蔚 古小治 陈效民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3.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南京,210095 |
| |
基金项目: | 江苏省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项目(BE2008690,BE2009603); 国家水专项巢湖项目(2008ZX07103-005-4);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AC10B03)资助 |
| |
摘 要: | 通过野外观测研究了黄菖蒲和美人蕉对水深梯度(10、30、50和70cm)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随着水深的增加(1)黄菖蒲和美人蕉的分蘖数显著减少(P<0.05),但对株高、叶长和叶宽的影响不大;(2)2种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逐渐降低,叶片的丙二醛含量则逐渐升高,其中美人蕉的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而黄菖蒲仅根系活力的差异显著(P<0.05);(3)叶绿素荧光参数中,PSⅡ的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淬灭(qP)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非光化学淬灭(qN)则显著增加(P<0.05);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及潜在最大电子传递速率(rETRm)、对光能的利用效率(α)和对强光的耐受能力(Ik)也都表现出明显的下降;美人蕉在10cm水深条件下各指标均高于黄菖蒲,但在水深较大的条件下总体上低于黄菖蒲。可见,水深较大时对黄菖蒲和美人蕉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且对后者的抑制程度要大于前者。因此,在选择黄菖蒲和美人蕉进行湿地植物修复时,应保持浅水条件以利于其生长,其中黄菖蒲适应的水深(30~70cm)大于美人蕉(10cm...
|
关 键 词: | 水深梯度 形态生理差异 叶绿素荧光 黄菖蒲 美人蕉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