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NBA1/MERIT40 在3种沙棘中的适应性分化研究——兼论二代测序技术在杂种鉴定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孙坤,丁雪洋,张辉,李雪丽,汪颖,王娟,刘本立.NBA1/MERIT40 在3种沙棘中的适应性分化研究——兼论二代测序技术在杂种鉴定中的应用[J].植物研究,2020,40(5):648-658.
作者姓名:孙坤  丁雪洋  张辉  李雪丽  汪颖  王娟  刘本立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60060)
摘    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从“组学”水平研究适应性进化分子机制成为进化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以沙棘属的中国沙棘、肋果沙棘及二者的同倍化杂交物种棱果沙棘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出了受到正选择(w>1)的BRCA1-A&BRISC复合体亚基NBA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NBA1基因在3种沙棘中编码区全长为771 bp,共编码256个氨基酸,为核定位的亲水性蛋白。中国沙棘与肋果沙棘中NBA1的氨基酸序列在218与236位存在差异,中国沙棘中靠近结合位点的218位突变为甲硫氨酸,不同于肋果沙棘及其他陆生植物中NBA1亚基VWA结构域中保守的亮氨酸,导致二者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且使中国沙棘与肋果沙棘中该蛋白结合位点的空间排布产生显著差异。综上,推测二者的NBA1亚基在结合其他亚基方面有所不同,主要导致了BRCA1-A复合体修复紫外辐射引起的DNA损伤修复功能方面出现差异,这可能与中国沙棘与肋果沙棘对不同海拔环境的适应有关。此外,Sanger测序验证了二代测序结果的准确性,证明该基因在亲本种中国沙棘与肋果沙棘中是纯合的单拷贝,在杂种棱果沙棘中以共显性的杂合方式存在。进一步分析发现第二代测序数据不适用于在个体水平鉴定杂种,但群体内多个个体的平行测序一定程度上可随机反映杂种的亲本来源。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沙棘属植物对不同海拔的适应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数据,同时为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鉴定杂交物种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NBA1  中国沙棘  肋果沙棘  棱果沙棘  适应性分化  杂种鉴定
收稿时间:2019-11-20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