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建设交流平台,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庆祝《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创刊35周年
引用本文:周春燕.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建设交流平台,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庆祝《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创刊35周年[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0,36(1):1-1.
作者姓名:周春燕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100091;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主编)
摘    要:2020年,《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原刊名《生物化学杂志》,以下简称《学报》)将迎来创刊35周年纪念日。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学报》承载着诸位生化前辈的期待与信任、智慧与思考,记录着无数生化人的探索与追求、成果与经验,也见证着青年学者的兴奋与喜悦、收获与成长。时至今日,《学报》也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和良好口碑的优秀中文学术期刊。 记得我回国后不久,时任《学报》主编的贾弘禔教授和两位前主编张昌颖先生、张廼蘅先生都分别向我讲述了《学报》所承载的生化前辈的愿望,表达了他们对《学报》发展的期待。2006年,在探望生化前辈郑集先生时,96岁高龄的老先生告诉我们,他一直都在关注《学报》的发展,他注意到《学报》的改版等一系列变化,也为我们提出了“坚持《学报》创刊初衷”的要求。也正是秉承着“为广大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服务,为中国科技工作者建立科学与技术交流平台”这样的初衷,历经35年的发展,《学报》由双月刊改为单月刊,除综述和研究论文栏目外,扩展了特约综述、要文聚焦、青年论坛、术语商榷等栏目,增加了网刊,开通了微信服务号,成为国家生物学类/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 为响应、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指示和任务,作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刊登研究论文的核心学术期刊,《学报》目前正在为双语双向、增强出版、扩大影响努力工作,争取为作者、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与体验。“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我们深知路途遥远,困难重重。但我们也有信心迎接挑战,走向未来! 至此《学报》创刊35周年之际,谨向为《学报》创建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生化界前辈致敬,向所有关爱、支持《学报》建设和发展的作者、读者,以及历届编委和编辑部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 键 词:交流平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Building an Academic Exchanging Platform for Chinese Scientists,To Compose the Work on the Land Celebrating the 35th Anniversary of CJBMB
ZHOU Chun-Yan.Building an Academic Exchanging Platform for Chinese Scientists,To Compose the Work on the Land Celebrating the 35th Anniversary of CJBMB[J].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20,36(1):1-1.
Authors:ZHOU Chun-Yan
Institution: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Beijing 100191; Editor-in-Chief, 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