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黑岱沟露天煤矿植被恢复区生物土壤结皮的固氮潜力 |
| |
作者姓名: | 张鹏 黄磊 胡宜刚 赵洋 吴泳辰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兰州 730000;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兰州 730070) |
| |
摘 要: | 氮素限制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在干旱受损生态系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生物土壤结皮是干旱、半干旱区受损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氮源贡献者.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植被恢复区广泛分布的两类典型生物土壤结皮(藻类结皮和藓类结皮)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集样品,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两类结皮的固氮活性,分析了其固氮活性对水热因子的响应特征及其与草本、结皮盖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人工植被及相邻撂荒地和天然植被下生物土壤结皮的固氮活性在9~150 μmol C2H4·m-2·h-1,藻类结皮(平均为77 μmol C2H4·m-2·h-1)显著高于藓类结皮(17 μmol C2H4·m-2·h-1).人工植被区3种常见植被类型下藻类和藓类结皮固氮活性均表现为“灌-草型”显著高于“乔-灌型”和“乔-灌-草型”.藻类和藓类结皮的固氮活性与样品相对含水量(10%~100%)和培养温度(5~45 ℃)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其固氮活性随水分、温度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60%和80%相对含水量时达到最大固氮速率,其最适固氮温度均为25 ℃.藻类结皮固氮活性与草本盖度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草本盖度超过20%时固氮活性开始降低,藓类结皮固氮活性与草本植物盖度呈显著负相关.两类结皮固氮活性与其盖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结皮盖度增加其固氮活性显著升高.露天煤矿植被恢复区两类生物土壤结皮固氮活性差异主要由结皮组成生物体即隐花植物的差异所致,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水热差异及不同植被演替阶段草本、结皮盖度的差异是影响生物土壤结皮氮固定的关键因子,生物土壤结皮在人工植被区的拓殖发育及其氮输入是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
关 键 词: | 植被恢复 生物土壤结皮 固氮活性 氮固定 水热因子 |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