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体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预处理与IVF治疗结局关系
作者姓名:陈红  马玉珍  孙文芳  何金英  莎如拉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7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MS08088);2022年度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科技计划项目(202201048)
摘    要:摘要 目的:研究黄体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预处理改善IVF结局。方法:男性因素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68例,分两组:(1)实验组:IVF前自然周期月经第12天地屈孕酮30 mg/日、14天,3个月;(2)对照组:IVF前无干预。IVF前测血CA125,黄体期长方案促排卵,排卵后一周(垂体降调日)再测CA125并取子宫内膜行ER、PR、HOXA-10mRNA检测。HCG日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血流。比较临床资料及结局、症状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HCG日对照组子宫内膜厚于实验组。实验组子宫内膜A型血流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型子宫内膜比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IVF前两组CA125均高于参考值,但无明显差异(P>0.05)。垂体降调日复查CA125,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实验组子宫内膜ER、PR、HOXA-10 mRNA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分泌期子宫内膜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症状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VF治疗中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用黄体酮预处理在位内膜,可以降低血CA125,有利于转变子宫内膜组织类型、减小子宫内膜厚度、增加子宫内膜血流、增加子宫内膜ER、PR、HOXA-10 mRNA表达,改善在位内膜容受性,缓解症状疼痛,提高临床妊娠率。

关 键 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位内膜  黄体酮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收稿时间:2023-07-06
修稿时间:2023-07-28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