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江西主要山脉春兰野生居群遗传结构与分化
作者姓名:谢慧敏  彭德镇  陈衍如  罗火林  杨柏云  熊冬金
作者单位:1.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昌 330031; 2. 江西省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南昌 3300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31260485);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2BBF60059);南昌大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CX2018104)。
摘    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江西省主要山脉的21个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Rchb.f.)Rchb.f.)居群进行居群遗传结构研究。结果显示,利用14个筛选的引物共扩增出139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8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L)为84.89%。21个居群的Nei s基因多样性(He)为0.2292,Shannon指数(I)为0.3613。AMOVA分析表明,春兰居群间变异占50.79%,居群内变异占49.21%,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大于居群内的分化。STRUCTURE群体遗传结构和UPGMA聚类分析均表明,江西主要山脉的春兰居群存在地理隔离和生境片断化。推测江西春兰曾广泛分布于罗霄山脉和武夷山脉,受第四纪冰期影响,春兰群体因气候剧烈变化而骤减,仅在山脉间适宜的环境中得以保存并繁衍至今,罗霄山脉和武夷山脉是春兰最主要的两个冰期避难所。综合遗传多样性与居群遗传结构特点,建议在遗传多样性较高的石城(SC)、宜丰(YF)、贵溪(GX)居群设点进行就地保护;对资源破坏严重的大余(DY)和井冈山(JGS)居群实行迁地保护。

关 键 词:春兰  I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江西山脉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