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渤海浮游动物群落生态特点Ⅲ.部分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动
作者姓名:毕洪生  孙松  高尚武  张光涛  张芳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资助项目(第49790010号“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和生物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摘    要:用1959年全国海洋普查中网浮游动物标本,分析渤海水母类,枝角类,糠虾,毛虾和幼虫类的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水母类以近岸低盐种为主,主要出现在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冬季出现的种类较少,优势种为八斑芮氏水母;夏季种类较多,优势种为半球杯水母和嵊山多胃水母等,鸟喙尖头蚤为近岸高温低盐种,主要出现在莱州湾,数量在6月份达到最大值,箭虫是海主要肉食性种类之一,其数量高峰期出现在9月份,长住囊虫的季节变化呈双峰型变化,第1次数量高峰出现在5月份,第2次数量高峰出现在8月份。该种大部分时间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渤海出现的糠虾有长额刺糠虾和漂浮囊糠虾,其中长额否则糠虾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在春,夏秋,各有一个数量高峰;漂浮囊糠虾在秋末数量明显增加,这两种糠虾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和辽东湾近岸水域。/三叶针尾涟虫属于低温种类,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细长脚绒属夏季高温种,在6,7月份数量较高,该种的分布受盐度影响比较大,主要出现在受黄海海流影响的谪盐水域,数量较大的幼虫有桡足类的六肢幼体,多毛类海稚虫科的幼体,以壳类幼体和腹足类幼体,其中桡足类六肢幼体和海稚虫科的幼体在5月份出现较多,腹足类幼体在6.7月份数量较高,双壳类幼体在8月份数量较高。

关 键 词:渤海 浮游动物 季节变化 群落结构 数量分布
文章编号:1000-0933(2001)04-0513-09
收稿时间:1998-08-03
修稿时间:1999-10-15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