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SPEI指数的淮河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研究
作者姓名:夏敏  孙鹏  张强  姚蕊  王友贞  温庆志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江淮流域地表过程与区域响应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02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42590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IWHR-SKL-201720);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808085QD117)
摘    要:运用淮河流域149个气象站1962—2016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及历史旱情资料,基于SPEI、EOF和M-K等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的干旱时空特征,研究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揭示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于SPEI得到的干旱频次与受灾、成灾面积的相关性通过了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SPEI在淮河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2)淮河流域干旱发生时间差异明显,干旱次数呈现波动变化,发生重旱和特旱次数占总干旱的比重是20.0%,其中重旱和特旱在1960s比重最大(24.8%),其次是2010s(15.8%),在1980s比重最低(10.0%);(3)干旱的空间分布差异大,淮河流域干旱频率在27.76%—36.04%之间,西北部和东南部发生干旱强度较西南部、东北部及中部低;(4)淮河流域总体呈干旱化的趋势,从中部到四周呈现由高到低递减的趋势变化,且空间模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南北相反型和东西相反型。

关 键 词: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经验正交函数  时空演变特征  淮河流域
收稿时间:2018-11-05
修稿时间:2019-03-0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