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甘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劳方业 刘睿 何慧怡 邓海华 陈仲华 陈健文 符成 张垂明 |
| |
作者单位: |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16;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16;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16;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16;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16;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16;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16;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省甘蔗改良与生物炼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16 |
| |
基金项目: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计划(948计划) |
| |
摘 要: | 采用15对多态性较好的AFLP引物对广东育成的41个甘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多态性位点平均为61.5,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7.40%.41个甘蔗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10~0.9211,平均为0.6842,遗传多样性属中等水平.聚类分析把41个品种分为2大类,在系谱中亲缘关系密切的大多数品种,如粤农81-762与粤农85-1285和粤农86-295,粤糖57-423与粤糖85-5和粤糖85-177等都能分别聚在一起.但也有例外,如粤糖83-251和粤糖83-271,都是CP72-1210×华南56-12组合的后代,但没有归为同一类.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不同年代的品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最高是80年代,为0.3072,最低是60年代,为0.1162;不同单位选育的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为0.2756~0.3061.加强新种质利用是有效提高甘蔗品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
关 键 词: | 甘蔗 品种 AFLP 遗传多样性 |
收稿时间: | 2008-04-24 |
修稿时间: | 2008-09-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