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植硅体分析及其指示的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活动
引用本文:李魏同欣,田玮馨,罗武宏,张东,孙炳桂,杨玉璋,孙雅洁,张代玲,张居中.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植硅体分析及其指示的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活动[J].微体古生物学报,2023(1):79-94.
作者姓名:李魏同欣  田玮馨  罗武宏  张东  孙炳桂  杨玉璋  孙雅洁  张代玲  张居中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AHSKY2019D43~~;
摘    要:禹会村遗址是淮河中游地区的一处大型龙山文化时期城址,了解其农业活动有助于认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农业发展水平与社会组织形式等。本文对禹会村遗址2017年和2020年两个发掘区的49份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分析,在多个遗迹单位中发现不同浓度的水稻特征性植硅体,未发现粟遗存的证据。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农作物以水稻(Oryza sativa)为主,粟(Setaria italica)在农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低。遗址中发现的水稻植硅体以来自茎叶的扇型植硅体为主,而且不同区域水稻植硅体分布浓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禹会村遗址的水稻收割方式可能为连杆收割,将水稻带入遗址内分开完成脱粒与脱壳行为。其中城垣区水稻加工活动可能存在集中完成的现象,而生活遗迹区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此外,水稻扇型植硅体形态参数分析结果显示,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时期水稻驯化水平较低,可能存在包括粳稻在内多个水稻品种。本文揭示了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时期农业结构、农作物的加工活动及农业发展水平等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淮河中游地区龙山文化时期农业生产及与其相关的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关 键 词:植硅体分析  农业活动  禹会村遗址  龙山文化时期  淮河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