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海湿地四种鹭的种群动态和繁殖空间生态位 |
| |
作者姓名: | 李巨勇 李素萍 孙砚峰 吴跃峰 武明录 |
| |
作者单位: | 1.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6 2. 河北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河北,石家庄,050081 |
| |
基金项目: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2005000166),河北师范大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2003Z05)~~ |
| |
摘 要: | 2004年8月—2005年7月对河北唐海湿地夜鹭(Nycticoraxnycticorax)、白鹭(Egtettagarzetta)、池鹭(Ardeolabacchus)、大白鹭(Casmerodiusalbus)的种群动态和繁殖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对巢群关系进行了研究。统计了4种鹭垂直和水平巢位的巢密度,计算了不同种鹭巢的生态位重叠、生态位宽度值。结果4种鹭在唐海数量最多月份为4—9月,最大量达到了近5800只。共有Ⅰ、Ⅱ两个巢区,迁来Ⅱ区时间较Ⅰ区晚半个月左右。除池鹭外,3种鹭之间均有争巢现象,后期趋于稳定。迫于密度压力和竞争,部分白鹭和池鹭取食范围较广。除大白鹭外,其他3种鹭同种间均有混交现象。在混巢区,夜鹭迁来最早,数量最大,为优势种,多数占据中心区的顶巢;大白鹭数量最少,亦占据中心区的顶巢;白鹭迁来较晚,占据中位巢;池鹭迁来最晚,数量较白鹭少,多数在边缘区单独筑巢,少数在中心区占下位巢。白鹭巢的垂直生态位最宽;夜鹭巢的水平生态位最宽;池鹭巢的综合空间生态位最宽。池鹭和夜鹭巢位的空间格局最为相似,池鹭和白鹭的生态位重叠较大。夜鹭的数量最多、大白鹭的个体最大,导致其处于优势;白鹭和池鹭数量少、个体小,导致其处于劣势。唐海湿地内丰富的食物和适宜的林带是鹭鸟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此外,鹭类只筑巢在散布的、双行杨树林带均高为22m以上区域,是该地鹭类巢区的主要特点。
|
关 键 词: | 唐海湿地 繁殖鹭类 迁徙动态 巢区 空间巢位 |
文章编号: | 0254-5853(2006)04-0351-06 |
收稿时间: | 2006-03-22 |
修稿时间: | 2006-03-222006-06-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