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江江豚保护进展的回顾性分析及进一步保护建议
引用本文:王克雄, 李松海, 郑劲松, 郝玉江, 梅志刚, 王丁. 中国小型鲸类保护声学研究历程和新思考[J]. 水生生物学报, 2025, 49(1): 012508. DOI: 10.7541/2025.2024.0411
作者姓名:王克雄  李松海  郑劲松  郝玉江  梅志刚  王丁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哺乳动物创新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2;2.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三亚 57200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21YFD1200304)资助
摘    要:

保护声学(Conservation acoustics)是基于物种及生态环境保护需求而发展出的声学分支, 重点研究与保护相关的声学理论、技术及应用, 涉及保护生物学、生物声学和生态声学等关联学科。研究小型鲸类发声和受声及栖息地声学特征, 有助于了解种群生存状况, 制订和实施基于声学的保护对策, 促进物种和生态环境保护。我国小型鲸类保护声学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的保护需求, 1990年代后期和2000年代中后期逐渐转向到长江江豚(Neophocena asiaeorientalis a.)和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 近10多年来覆盖了从南海到黄渤海水域多种小型鲸类, 在国际上占有较高的地位。40多年来, 随着声学技术和仪器的发展, 以及淡水和海洋小型鲸类保护的迫切需求, 保护声学研究从人工环境中的个体转向到野外群体, 声信号的记录方式从单一水听器转向全自动水听器阵列, 研究内容从声信号和听觉特征扩展到广域长时被动声学监测, 以及水下声景和水下噪声影响及防范, 初步实现了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为小型鲸类保护提供支撑。可以预期, 在未来10多年我国小型鲸类保护声学理论、技术研发及保护应用, 将会随着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和声学的发展与融合而呈现较明显的提升。



关 键 词:小型鲸类  生物声学  保护声学  白鱀豚  长江江豚  中华白海豚
收稿时间:2024-10-20
修稿时间:2024-12-09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